欢迎访问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实验学校!

今天是: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实验学校

首页 > 详情页

首页 > 教学经纬 > 科研工作

民大附中丰台实验学校在北京市教委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推进会上做典型发言

来源 : 作者:刘晓华 日期:2018年04月13日 浏览量:

  4月12日,北京市教委基教二处信息中心组织召开了2018“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工作推进会,中央电教馆相关领导、专家及全市各区县教委相关部门领导和受表彰教师约200人参会。

  

  会上表彰了“一师一优课”先进区县、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我校魏凤水老师作为市先进个人接受表彰。

  

  会上先进区县、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做了三个层面的经验交流。我校初中部张燕主任作为全市唯一学校代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改变课堂开始”为题进行专题发言,张主任从课堂改变的意义、理念、策略、过程、成果,总结汇报了近三年我校借力“一师一优课”活动打造“13334”优质课堂的经验。我校课改的成功做法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好评。大家一致认为一所农村薄弱校把改变聚焦在课堂,且成效显著,其经验值得学习、推广。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改变课堂开始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实验学校参加“一师一优课”晒课竞赛工作汇报

  2015年初,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响应北京市教育均衡发展战略,以“整体委托、协议管理、自主办学”方式接管了丰台区西部王佐镇的王佐学校。这所九年制农村校“教师队伍老化、教学质量滞后、群众满意度低”,是丰台区典型薄弱校。

  民大附中接管后,新一届班子认真分析研究学校办学现状及成因,提出“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的办学思想,引领教师追问:九年义务教育我们为农民孩子奠定怎样的基础,并以此展开办学目标、育人目标大讨论,形成全员共识:以“美”为价值追求,办一所“学生向往、教师幸福、人民满意”的学校,培育“德美、智美、体美、行美”的四美学子;以“陪伴、引领、改变”为策略,以聚焦课堂为抓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接管三年,我校家长满意度小学部上升并保持全区前三名,中学部进入区前10名(见图表),中考成绩2015年在全区排名滞后,2016年学校获得丰台区教育教学质量显著进步奖,2017年进入丰台区优类校行列。成绩瞩目,得益于科学、扎实的课堂改变,得益于“一师一优课”晒课竞赛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老师们经历观念、行为的涅槃、重生,获得了素养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思想引领  促观念改变

  由于我校地处偏远,资源匮乏,教师课堂以教材为中心,重知识传授,“灌输式”、“填鸭式”盛行,忽略学生主体地位,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获得。这样的“教”与“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缺少自主发展,更缺少创新发展,这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处于全区落后水平的重要原因。

  对此,附中接管初期,执行校长刘晓华就改变课堂做专题辅导,引领大家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高考改革方向等方面正确认识教学质量、学生质量,帮助教师理清思路,建立目标,明确课堂改变的方向。为此,学校提出了“13334”课堂教学理念和实施策略,着力打造优质课堂。

  我校的“13334”课堂教学理念与策略如下:

  “1”即一个核心理念:课堂要为学生终身发展与幸福奠基。

  “3”——课堂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

  “3”——课堂教学 “三双”评价要求:体现“双主”——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落实“双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凸显“双百”——学生100%参与,教师关注100%学生。

  “3”——课堂教学“三段式”结构: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延伸

  课前参与:指学生课前对所学知识进行预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情,设计学生预习内容;学生通过自学、质疑,产生学习困惑;教师根据学情预设教案,确定教学重难点,明确学习目标,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中研讨:指课中学生在老师组织、点拨、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交流预习收获,研讨学习困惑,解难释惑,实现“以教促学,教学相长”的目标。

  课后延伸:指教师根据课程目标,挖掘教材内涵,设计主题,引导学生想象、创造、表现。拓展延伸学习使家庭、社会、学校、书本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学习、运用、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达到“整合资源,创新发展”的目的。

  “4”即做好四件事情:课前预习;小组合作学习;拓展延伸学习;课堂评价学习。

  “13334”课堂教学理念和策略,颠覆了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手段,教师需要重组全新的质量观、教学观、学生观,重组全新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学关系,重组全新的教学策略和方式,这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改变的历程,需要源源不断地文化浸润,心灵帮扶和行为指导,需要陪伴和引领!

  二、陪伴引领  推行为改变

  为推进课堂教学的改变,学校构建了教师队伍校本研训的“三项工程”: 一是面向全体教师的 “五创工程”( 基本功创优、常规教学创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创优、教学质量创优、教学研究创优);二是面向骨干教师的“名优工程”,开展“七个一”活动(带一名徒弟、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主持或参加一项课题、每年一次教育教学论坛、三年自创学科拓展课程(教材、导学案、实践活动手册等),任期内发表一篇文章、带出一个优秀团队); 三是面向青年教师的师带徒“新秀工程”,开展青年教师“每学期一节研究课、一次校级以上教学论坛发言、一篇论文获奖、一个教育故事、读一本专业书籍、写一本详案”的“六个一”活动。 形成聚焦课堂的“名优引领,同伴互助、自省自新”的研训模式,通过“备课、研课、磨课、上课、评课”实现课堂教学观念和行为的改变。

  (一)特级示范,骨干先行

  “特级示范、骨干先行”是我校“名优工程”的主要内容。我校5名特级教师、2位市骨干教师和28位市区级骨干教师率先深入学习研究“13334”课堂教学理念和策略,有序开展课堂改革研究。

  三位特级教师在全校范围内率先示范,分别推出研究课,分享对“13334”课堂教学理念与策略的理解和实践。语文特级教师刘晓华校长针对怎样建立课堂师生关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一年级拼音教学为示范,指导老师们在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语文特级张华珍针对“三段式”课堂教学结构及如何落实师生的双主地位,通过《春》示范课指导老师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课前预习,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体验、欣赏文本,发展个性,培养思维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数学特级教师许士文通过《勾股定理》示范课,以拼图的方法突破了勾股定理证明这一难点,打开了老师们课中研讨活动的设计思路。

  在特级教师的引领下,学校骨干教师深入研究、积极实践“13334”课堂教学策略。每学期初“骨干教师示范课”成为推进课堂改革的常态。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作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排头兵深入每个年级、每个学科组,以课例为依托,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每年的“教学节”上,无论是课程建设、教学论文、教育故事、还是课堂展示、经验分享,特级、骨干教师,还有他们的徒弟们都是主角。

  (二)同伴互助  自省自新

  在骨干教师示范的基础之上,学校将研究重心下移到备课组,从备课入手,开展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后拓展专题研究,全面推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

  刘晓华校长亲自设计了《小珊迪》一课,结合“三段式”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备课的详细解读,指导教师深钻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科学预设学生的学习需求,科学设计课中研讨和课后拓展内容,鼓励帮助教师用好教材。

  各备课组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开展专题研究。如:理化实验探究课,在保护实验探究的神秘性的基础上如何设计预习活动?科学学科如何设计课后拓展练习……在组内共同研究中,每位教师都经历了“个人备课→集体说课→二次备课→上课试教→评课指导→再上再研→形成范式”的研究过程。每学期,全体教师的“13334”课堂教学汇报课成为课堂改革的一大亮点,成为课堂学习、展示、交流、分享的大舞台。老师们在备课、磨课、上课、评课中对“13334”课堂教学理念、策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种根植于备课组、根植于课堂的研究精神,有效推进了师生“教”与“学”行为的改变。

  聚焦课堂“以研促改,以改强训”的校本培训“三项工程”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物理赵老师在《滑动摩擦力》教学反思中这样写到:本节课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观察、体会,最后得出结论,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对于这样的实验课非常感兴趣,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来完成实验的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参与实验操作。“13334”课堂教学实践让我感受到了课堂变化,这样的课堂不仅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三)科学评价,总结提升

  依据“13334”课堂教学策略,学校制定了“13334”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教师打造优质课堂明确导向。其中教学目标设计要着眼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要明确、具体;“课前参与”以学案为依托,强调教师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中研讨”关注小组学习实效性,强调合作探究、批判质疑;“课后延展”则强调学科实践性、综合性。每次研讨课后,学校专家组都会根据“13334”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课,指导教师在学习反思中不断转变观念,改进方法策略。学校还通过教学节、“一师一优课”、“教书育人质量评价”等途径将课堂教学质量纳入评价奖励重要内容,作为绩效考核、职称晋级、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每学期展示一堂优课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这样的“任务驱动、指导帮扶、评价激励有效促进了课堂“教”与“学”的根本改变。

  三、用好平台, 享改变成果

  我校“13334”课堂教学理念与策略的研究和实践为优质课堂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竞赛活动为学校校本研训、教师成长搭建了成功的平台。自2015年以来,学校借力“一师一优课”资源,将网上晒课与校本研训有机融合,制定了民附丰实“关于落实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校长主持该项工作,各部门职责明晰。学部教学中心根据学校工作的部署,每年梳理老师们“联片教研”研究课及“13334”课堂教学研究课,以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先行,倡导全体教师参与晒课,专家组对上传课例再次辅导,改进完善课例,信息中心老师帮助教师高质量编辑上传研究课。“研课、上课、上传课例” 等过程科学、规范、有序,有效地提高了晒课优课率,2016年我校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晒课竞赛,共上传55节,其中获部级优课8节,市级优课31节,区优课9节;2017我校共上传62节,其中获部级优课 7节,市级优课7节,区级优课21节。老师们从晒课中获得了专家的肯定,增强了教学的自信。这种自信还来自于孩子们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思维碰撞、批判质疑,来自于课堂生命之花的绽放。“一师一优课”不仅成就了老师还拓宽了教师学习、研究的渠道。各备课组将平台提供的不同版本不同省市的优课资源作为教研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们足不出户缺能享有各地的优质资源。

  三年来,“一师一优课”晒课竞赛活动,既检验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获得,更坚定了我们践行“13334”课堂教学理念和策略的自信。我们将坚守改革方向,以民附丰实人“为人诚实、做事踏实、作风朴实、学问笃实”作风,深化课堂改变,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未来合格公民,办一所“学生向往,教师幸福,人民满意”的学校。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西王佐村25号 电话:010-83314725 邮编:100074 邮箱:mdfzftsyxx@163.com
版权所有©2018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实验学校 京ICP备110267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40026号